文|晦还明
编辑|娱叔
“演我舅舅的演员,因为喝酒导致记忆力损伤记不住台词。
他和我对戏时全程没有眼神交流,太难受了。”
这是章子怡在参加《我就是演员》时说过的某种业内现状。
章子怡口中的这位老演员出于不可抗力而要看提词器才能演戏。
现实,演员到了一定程度,会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
但观众不会因为Ta曾经辉煌过,就将目光停留在Ta的曾经。
随着时间的流逝,失望代替赞誉。
这就导致很多老戏骨慢慢变成了大众口中的“伪戏骨”。
地位克制演技
提起让人失望的演员,首先会想起黄渤。
他有句经典名言:
现在(成名后),你身边都是好人。
多现实的话语。
然,那时候他面对易立竞的采访,有清醒的认识。
能说出“面对周围的捧杀,如果真的这么认为,那才是真完了”。
犹记得他在《疯狂的石头》等作品中的表现:
对角色做到真诚理解。
对细节进行极致打磨。
对生活敏锐观察。
由此,他塑造了一个既搞笑又真实、既荒诞又扎心的底层小人物。
那种“让角色活过来”的感觉,他现在的作品中几乎看不到。
《封神》中,他的“姜子牙”活脱脱一个“混子”。
一出现就打破了大众心中“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者形象。
他一贯轻松随意的喜剧表演方式并不适用于“姜子牙”一角。
这就导致他和角色本身有着浓浓割裂感。
《封神1》和《热烈》属于同期档电影上映时间隔了一周。
无论是看姜子牙还是看丁雷,会发现一件事:
黄渤的表演在趋于脸谱化。
即,他已经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什么,都是在做黄渤。
不知不觉间,黄渤就这么被框在了“名利”中。
和黄渤一样的还有倪大红。
早年他的角色极具多样性。
《活着》里精明狡黠的龙二,作为投机者,始终都有股小人得志的意味。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阴鸷狠辣的蒋太医,眼神里全是算计。
《新三国》里狂傲不羁的司马懿,就算肢体语言夸张,也不乏戏剧张力。
还有《北平无战事》里隐忍克制的谢培东,一个眼神就能镇住全场。
这几年,他的角色好像固定在了两种类型之中。
一种是“霍天洪”为代表的大佬形象。
一种是“苏大强”为代表的老父亲形象。
角色同质化。
观众愈发怀念他“演什么像什么”的能力。
两相对比下,“套路化”的感受自然更强烈。
从“实力派”变成“伪戏骨”。
有倪大红和黄渤这样被名气所累的。
还有黄磊和陈道明这种过于被推崇的。
陈道明的“康熙”,至今无人超越。
这个角色像是他演艺生涯的绝唱。
他倒是不像黄渤那样,演啥都带着“黄渤”的影子。
而是演啥都带着“康熙”的影子。
黄磊和陈道明情形相似。
《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似水年华》《暗恋桃花源》《四世同堂》等多部文学气息浓厚的成功作品造就了他的清高。
他又有海清、姚晨、温峥嵘等中坚演员是他的学生。
成名太早,地位太高,足够他生活在“真空层”。
“老师”二字之于黄磊,是荣誉也是枷锁,让他寸步难进。
以上四位演员好歹还有“到了年龄就演该年龄段的角色”这种自觉。
以下两位,则是十足的“中年偶像派”。
他们分别是黄晓明和陈坤。
这两位还是大学同学。
先说黄晓明。
列举一下晓明哥的成功作品。
《大汉天子》《新上海滩》《风声》《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鬓边不是海棠红》等。
他很神奇。
每当大众质疑他的演技时,他就会贡献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每当大众被角色洗脱一点他的霸总形象油腻感后,他就再添一段黑历史。
往复循环之下。
晓明哥也算“中偶赛道”第一人了。
不过和陈坤相比,晓明哥是个敞亮人。
陈坤没翻车之前,是忧郁系演员代言人。
年轻时,这种忧郁感给鲜活的金燕西和正邪难辨的雨化田加分。
近些年,《天盛长歌》和《风起陇西》中,这种气质有些拖后腿。
一不小心,表演容易陷入“眼神深邃+台词低沉”的套路。
他的“偶像感”盖过了角色本身,与角色的贴合度不如年轻时自然。
这种“精致感”在偶像剧里是优势。
但在现实题材中就显得“悬浮”了。
演技成为痕迹
诸如黄渤、倪大红等人,是陷入了多年奋斗来的舒适圈。
虽说演什么都像一个样子,但苛责起来说,他们的功底还在。
最多是观众看多了腻味。
下面二位就不一样了。
他们都是业内公认的会演。
也因为“太会演”,反而表演痕迹越来越重。
首当其冲的是富大龙。
前段时间他在《护宝寻踪》的表现,就被指“表演痕迹重”。
一是他的台词不连贯,容易让人出戏。
二是他在《我是刑警》中就饰演过警察角色。
《护宝寻踪》中他再次扮演刑警,两个角色形象相似,没有太多突破。
三就是他在处理一些场景中的表现没有很好地与前后情节衔接。
情感连贯性不足,给整个剧集的流畅性带来了影响。
富大龙曾在采访中提到“表演需要雕刻感”。
他主张通过精准设计的细节让角色“立起来”。
时代在变,他的观念却没变。
于是,他的表演理念与现下观众审美形成了巧妙的错位。
还有,近年影视市场更追求“快节奏、强标签”。
富大龙这样的传统实力派演员,在快餐化影视环境中的难以适配。
找他演的角色类型要么戏路窄化,要么极端化。
和富大龙处于相同困境的还有张颂文。
一部《狂飙》让“高启强”成为了他的代表角色。
随后,他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
一下子,黄渤口中的“好人”以他为圆点,迅速围拢。
那段时间,关于他,最常见的话题就是他演技好、细腻。
“高启强”的辉煌已逝。
时隔两年,张颂文还有哪个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吗?
是和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合作那个?还是跟白百合合作哪个?
抛开合作对象,有几个人记住了他在哪部剧中演了谁?
结语
综上所述。
不是很多演员沉浸在舒适区。
而是他们已经被固定在自己最擅长的角色之中。
悦来网配资-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正规杠杆平台-理财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